温州网

双井坊巷弄里手绘小店 墙上布满“忙碌”的鞋印

温州新闻网 3047

  温州网讯近日,在鹿城区双井坊,一家名为“大森手绘”的小店门口常有人驻足。开业4个月,这里已接待超500组客人,其中不乏从外地专程赶来的顾客,为的是让店主李森用漫画定格人生重要时刻。记者近日走进这家藏在巷弄深处的小店,听这位曾是商业插画师的店主讲述从市集摆摊到开店爆红的故事。

  门口墙根布满鞋印

  “大森手绘”藏在双井坊的巷弄深处,米白色外墙下,一扇上拉窗向上推开,延伸出的木质台面上摆着几幅手绘漫画作品,两把椅子面朝店内摆放,仿佛在邀请路人驻足。墙根处,新刷的墙面上已星星点点布满鞋印,李森指着这些痕迹笑道:“客人坐着被画时紧张,脚不自觉就蹭墙,一个月得刷一次。”

  这家店的爆红,始于一款“无心插柳”的产品:手绘“人生四宫格”。李森从韩国漫画记录形式中获得灵感,将顾客的毕业、婚礼、纪念日等人生场景转化为四格漫画。本是作为引流项目推出,却意外成为爆款,吸引无数顾客慕名而来。

  李森介绍,每位客人平均耗时40分钟:前20分钟沟通场景细节,后20分钟现场手绘。李森擅长捕捉细微神态——情侣打闹时的挑眉、母女相拥时的笑纹,甚至客人讲述故事时的肢体语言。“照片追求完美,漫画需要‘破绽’。”他常用夸张手法放大特征:眯眯眼、小雀斑、标志性手势,反而让顾客直呼“这就是我!”他说。曾有男士偷偷收集朋友的朋友圈照片,定制漫画作为生日惊喜;一对不爱拍照的情侣仅凭口述,还原了初遇时的场景;还有新人希望他到婚礼现场为宾客速写签到,因店铺忙不过来,合作暂时搁置。

  开出“松弛感”小店

  李森原本经营设计工作室,偶尔在市集摆摊。去年11月,双井坊运营方邀请他入驻二期文创街区。“当时只想找个窗口测试文创产品,没打算开店。”他坦言,双井坊的老巷弄氛围打动了他:老巷弄保留着市井烟火气,店铺风格自由多元,没有商业化园区的刻板规则。

  从接到邀约到今年1月1日开业,仅两个月时间。李森亲手设计装修,将小店打造成工作室与店铺的结合体,没想到的是,开业一大早就接到电话,“我本来打算10点开门的,没想到9点刚过,运营方打电话催我开门,说门口排了长队。”李森回忆,当他匆忙赶到时,店门口已排了长长的一条队伍。他紧急制作手写排号卡,并求助朋友维持秩序。“那天从早10点画到晚8点,50组客人排满,连吃饭时间都没有。”次日,一位探店博主的视频在小红书发布,引发关注,随后超200名博主自发打卡,春节期间日均接待量超30组,客人需提前预约。

  “双井坊的闲适感让客人愿意坐下来聊天。”李森说,“有常客评价‘这里不像消费,更像参与一场创作’。”店内除手绘服务外,还陈列着他原创的“温州百景图”冰箱贴、方言明信片等文创产品,不少外地游客将其作为“温州记忆”带走。

  维持一人小店模式

  面对持续热度,李森保持清醒:“潮流会退,但真诚的作品能留下。”他拒绝了朋友“扩招店员、开分店”的建议,选择维持一人小店的模式:“旺季忙起来确实累,但淡季能安静做设计,这种节奏更适合我。”

  周边店主的互助让他更珍惜这里的氛围:忙时邻居会帮忙照看店铺,闲时互相分享新品。他计划深耕温州本土文化,开发更多在地文创,比如最近在构思设计温州方言和风俗方面的文创产品,“比起流量,我更看重和客人、邻居的温度。”李森说。

  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李森的手绘店像一个“慢镜头”:没有流水线生产,每幅画都带着沟通的温度。当机械影像泛滥,这些捕捉着神态与故事的漫画,成为年轻人心中“有呼吸感”的记忆载体——正如墙上不断增加的鞋印,每个印记都见证着一次独特的相遇。

  来源:温州晚报

  原标题:双井坊巷弄里手绘小店墙上布满“忙碌”的鞋印

  记者 陈希茜/文受访者/供图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