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渐冻人生如何“破冰”?

温州都市报 6234

  温州网讯 今天,是“世界渐冻人日”。

  24年前,在丹麦举行的国际病友大会上,6月21日被正式确定为“世界渐冻人日”。10年前,由美国波士顿学院前棒球选手发起的ALS冰桶挑战风靡全球,将渐冻症带入大众视野,让“罕见”被看见。6年前,斯蒂芬·霍金与渐冻症抗争55年后,作为世界上存活时间最长的渐冻症患者,他创造了一个奇迹。

  “少有人能拥有霍金的‘幸运’。”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茅新蕾告诉记者,他所收治的渐冻症患者存活期大部分不到十年。病理机制不明晰、药物无法逆转病情……几十年从医生涯,让茅新蕾看到了渐冻症患者面临的困境,如何引领他们“破冰”也成为笼罩在他心头的“乌云”。

  什么是渐冻症?

  二十几年前,茅新蕾还是个新手医生,他进入市中心医院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渐冻症患者,是医院一位老医生的儿子。“他发病时才三十多岁,表面上看似和普通人无异,但我看到他的手在拧瓶盖时会一下子僵住,慢慢才能松开,”从发病,到四五十岁去世,茅新蕾见证了这名患者病情发展的全过程,“病情慢慢加重,最后他的腭、咽、喉、咀嚼肌肉出现萎缩,导致呼吸困难,最后转入呼吸科。”

  茅新蕾告诉记者:“呼吸科、ICU往往就是渐冻症患者最后的归宿。”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的骨骼肌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和延髓麻痹,随着病程发展,甚至会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困难。

  “这是导致很多渐冻症病人死亡的致命一击。”茅新蕾皱着眉头,捏住了自己颈部的肌肉,“我有一个病人,现在还能走着来医院看病,双腿虽然出现了肌肉萎缩,但还能站立、走动,但颈部这块肌肉却萎缩得厉害,说话声音含糊、构音障碍明显。”这位“渐冻人”还随身带着一块毛巾,因为肌肉无力吞咽口水,他时不时就要擦一下口水。

  “直到去世,他们的脑子都是清楚的,他们无比清晰地感受着自己的身体一点点失去控制,感觉灵魂被禁锢在躯壳中,这是最大的酷刑。”茅新蕾慨叹道。

  渐冻症之困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在疾病早期有时较难确定属哪一类型……”医学教科书上如是写着渐冻症有关的概念、定义。

  50年前,渐冻症被正式命名,但其病理机制至今仍不明晰。“大部分病人都是散发的,可能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头部外伤史、自身免疫功能异常以及过度的体力劳动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是研究,你会发现病因越多。”茅新蕾摇头无奈一笑。

  渐冻症病因未知,且难以诊断。渐冻症早期看表现为轻微的肌肉无力或肌肉痉挛,因此很容易被忽视或与其他神经肌肉疾病相混淆。“对于渐冻症患者,我们能做的有限,首先是要确诊,其次是进行对症治疗缓解病痛,比如吞咽障碍会导致肺部感染,呼吸困难卧床不起可能引发褥疮发生,我们就针对性进行治疗。”

  茅新蕾告诉记者,目前获批用于渐冻症治疗的临床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延缓病程,但都无法阻止病情逆转,很多前沿新药或者价格昂贵,或是还处于临床试药阶段。不过,也有部分医院已经将靶向治疗药物,用于治疗携带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突变渐冻症患者。

  “以为没有前路。”所以很多病人会抑郁、焦虑。

  茅新蕾曾治疗过一位格外紧张的渐冻症患者,“他觉得胸闷到窒息,但各项指标都还行”。这时候就需要家人和医生给予更多关怀,不能因为数据指标安全,就忽视病人的感受。还有一些病人需要倾听、交流。“我有一个病人,他强烈要求能和其他病友沟通。”他表示希望能发挥媒体的力量,构建一个温州本地渐冻症病的交流专区,让他们能够抱团取暖,相互扶持,“有些病人比医生还能更早获悉前沿技术、药物发展,他们互通有无,能攫取更多希望。”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渐冻人生如何“破冰”?

  记者潘培期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