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

温州数字化改革迎来一周年 多个场景“传来”群众心声

管理员 7246

  温州网讯家有老人,点开应用就能选择各种上门服务;企业贷款,可以像网络购物一样便捷“下单”;跨国业务,一台电脑便能远程就地办理……看似生活中的“小确幸”,却是对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呼应,关系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大局。

  2021年2月18日,浙江全面吹响数字化改革号角。转瞬一年,这场系统性大变革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温州人的生活习惯。数改一周年,温州城市、乡村、企业究竟有哪些改变,与你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里又新添了哪些数字化小惊喜?记者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小片段,聆听老百姓对温州数字化改革的感受与心声。

  “不用见面”的政务服务

  “因为不会操作,我从没有申请过,没想到突然收到短信,已经打到我的卡上了。”对于市民陈岩清来说,利民补助“一键达”系统最能代表温州的数改速度。他在满足高龄补助申请条件的当月,未做申请就收到了一笔由政府发放到他个人账户的高龄补助。

  去年7月上线的利民补助“一键达”,有力破解群众“政策不会配、金额算不清、资金到账难”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陈岩清”感受到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的高效便利。

  在惠企政策“直通车”、利民补助“一键达”系统基础上推出的“惠企利民资金直达智控应用”,同样广受好评。“我是一名低保户,每年都要申请贫困家庭大学生教育救助资金补助。”乐清市智仁乡赵家辽村的俞女士表示,去年,当她再次向民政部门申请补助时却被告知,审批在她申请之前就已经“跑”完了,当天就可以领到资金。

  数字政府系统逐步推动着温州整体政府服务管理能力大提升,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同样结出硕果。“如果没有线上竞标,往常我们要到业主单位所在地,像东坑村我们过去要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电脑前,中鲁(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的南方磊紧盯着瓯北公共资源交易大厅的直播画面。随着工作人员按下结束键,中鲁建设被摇中东坑村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项目。“中标了!”南方磊第一时间和同事分享好消息。

  这场“不见面”的开标直播,得益于温州打造的小微权力“一网监督”应用,有效填补了村级限额工程监督空白。目前已作为全省模板,在温州、湖州4851个村社推广应用。

  “料事如神”的惠企应用

  2021年,促成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成交14项、2488万元,实现成果跨区域转化276项,带动全市实现技术交易额235.56亿元——这是去年我市“科企通”应用晒出“成绩单”,有力解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不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难题。

  “多亏应用推送的活动消息,我们企业成功以160万元的价格拍下了‘电击防暴器’技术成果,充实了产品线。”星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对此感受颇深,他们通过该应用引进的一批成果,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护航企业生产加速度,离不开数字化的上门服务。在瑞安市产业链预警“精准帮”平台指挥中心,蓝色大屏幕上显示着各家企业的实时用电数据变化。凭着这股“敏锐劲”,平台迅速发现了浙江安固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因新老设备更替审批未完成而导致产能下降的困境。

  “我们正在着急,助企员就主动上门协调解决,很快就恢复了生产。”该企业负责人陈文娒直呼平台料事如神,送来了一场“及时雨”。

  在温州,数字化理念更融进了企业发展的根骨。走进正泰的“未来工厂”,只闻轰鸣声,鲜见工人影。生产线上,机械手闪转腾挪、施展手艺,丝毫不差地完成冲压、焊接、组装等动作。“作为国内首条企业自主设计、制造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断路器全制程自动化生产线,项目节省人员759人,每1.2秒即可生产出一个断路器。”正泰电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正泰投入大量精力用于智能化技改资金和数字化改造,实现制造方式和产品的迭代升级,有效提升了制造精度、生产能力和产品附加值。

  “快捷智能”的利民改革

  以小切口惠及大民生,以小单元折射大社会,数字化改革正深度融入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之中——这是来自乐清市“困难群众一件事”的温暖。“没想到通过申请低保,每年可以享受到7.4万元的救助补贴,太感谢了。”乐清市柳市镇胡家垟村低保户张先生通过乐清数字化大救助平台,仅10余秒就自动匹配到9个部门17项救助政策,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办理,减轻了家庭开支压力。

  这是来自“未来康养智城”平台的速度。“瑶溪街道独居老人章美玲,73岁,血压异常!”龙湾区智慧养老监管服务中心警报突响,电脑屏幕弹出这一对话框,同一时间,章美玲儿子陈裕的手机上也收到相同信息。不到10分钟,养老服务组织与社区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到达老人家中进行初步治疗。“你们的速度比我还快。”晚一步赶到的陈裕点赞道。

  一个个幸福场景还走进市域治理体系,激起一朵朵数字法治的浪花。“工作方式的改变节约了不少时间,以前要查阅很多纸质材料,现在动动鼠标就能查到所有涉公合同信息,并且迅速定位风险点,发现问题并作出处置。”瓯海区纪委干部陆建茹告诉记者,如今平均7秒就能完成一份涉公合同的全覆盖体检,并生成审查意见。这声感叹,正是瓯海区率全省之先开发的“合同钉”,即“涉公合同精密智控”应用,实现了跨部门业务协同、过程监管全覆盖和风险控制零死角。

  踏上“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新征程,温州数字化改革的幸福故事还将继续乘“数”而上。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数字化改革迎来一周年,多个场景“传来”群众心声 “数”说生活里的小确幸

  记者:叶凝碧林岳

标签: #温州新闻 #温州市委市政府官网 #温州人事 #温州政务 #温州房产 #原创新闻 #突发新闻 #独家报道